溧阳研学教育网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数据分析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冲击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中国旅游业在疫情期间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和缓慢复苏的艰难历程,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春节假期(1月24日至30日),全国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仅为1.52亿人次,同比下降42.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31亿元,同比下降58.6%,这一数据创下了中国旅游业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图1

2020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779.01万人次、接待1012.16万人次,同比减少84.53%和84.39%,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仅为35.05%,同比下降37.66个百分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和营业收入普遍下降50%以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入境旅游人数2720万人次,同比下降81.3%;国际旅游收入170亿美元,同比下降87.1%。

疫情期间典型地区旅游数据变化

北京市旅游数据变化

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1-6月,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0.48亿人次,同比下降72.4%;旅游总收入为840亿元,同比下降76.4%,接待国内游客0.47亿人次,同比下降71.9%;国内旅游收入827亿元,同比下降76.1%,接待入境游客13.8万人次,同比下降94.2%;旅游外汇收入1.9亿美元,同比下降94.5%。

2020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463.3万人次,同比下降79.8%;旅游总收入41.8亿元,同比下降80.1%,接待国内游客461.4万人次,同比下降79.8%;国内旅游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80.1%,接待入境游客1.9万人次,同比下降95.8%;旅游外汇收入0.1亿美元,同比下降96.1%。

上海市旅游数据变化

上海市2020年1-6月接待国内游客0.68亿人次,同比下降53.7%;国内旅游收入905亿元,同比下降62.4%,接待入境游客35.2万人次,同比下降87.9%;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同比下降88.3%。

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上海市共接待游客883万人次,同比下降20.8%;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12.1%,接待国内游客881万人次,同比下降20.7%;国内旅游收入134.8亿元,同比下降12.0%,接待入境游客2万人次,同比下降95.0%;旅游外汇收入0.2亿美元,同比下降95.5%。

广东省旅游数据变化

广东省2020年1-6月接待国内游客1.25亿人次,同比下降56.3%;国内旅游收入1450亿元,同比下降65.8%,接待入境游客152.3万人次,同比下降85.7%;旅游外汇收入22.1亿美元,同比下降86.9%。

2020年"十一"黄金周(10月1日至8日),广东省共接待游客4998万人次,同比下降13.1%;实现旅游收入356.7亿元,同比下降15.3%,接待国内游客4992万人次,同比下降13.0%;国内旅游收入356.2亿元,同比下降15.2%,接待入境游客6万人次,同比下降95.5%;旅游外汇收入0.5亿美元,同比下降95.8%。

疫情期间旅游企业生存状况

中国旅游协会发布的《2020年旅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访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同比下降76.5%,其中旅行社同比下降84.3%,景区同比下降73.6%,酒店同比下降65.4%,受访企业中,81.6%的企业表示现金流仅能维持3个月以内,10.2%的企业能维持3-6个月,仅有8.2%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旅行社总数40682家,比2019年底减少1286家;星级饭店总数9923家,比2019年底减少362家,在线旅游平台方面,携程2020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下降42%;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54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净利润46亿元,同程艺龙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10.05亿元,同比下降43.6%;经调整净亏损0.78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净利润4.49亿元。

疫情期间旅游就业市场变化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就业人数下降最为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估算,202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减少约500万人,间接就业影响超过2000万人。

2020年上半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8.2万人,同比下降32.5%;全国领队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2.1万人,同比下降45.6%,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大幅下降,2020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56.3%,比2019年下降28.7个百分点;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1.5%,比2019年下降25.2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旅游消费行为变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旅游消费呈现以下特点:

  1. 出游距离缩短:2020年游客平均出游距离为318公里,比2019年减少42.3%;省内游占比达到81.5%,比2019年提高32.6个百分点。

  2. 出游方式改变:自驾游占比达到64.3%,比2019年提高28.5个百分点;跟团游占比仅为12.7%,比2019年下降43.2个百分点。

  3. 消费水平下降:游客人均消费782元,比2019年下降35.6%,住宿消费下降41.2%,餐饮消费下降38.7%,交通消费下降33.5%,购物消费下降29.8%。

  4. 预订周期缩短:提前7天以内预订的游客占比达到73.5%,比2019年提高45.2个百分点;提前30天以上预订的游客占比仅为5.3%,比2019年下降32.7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政府扶持政策

为帮助旅游业渡过难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1. 财税支持:2020年2月至12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免征增值税;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至8年。

  2. 金融支持:截至2020年6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行业贷款余额2.6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50亿元;对旅游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达870亿元。

  3. 社保减免:2020年2月至6月,对中小微旅游企业免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大型旅游企业减半征收。

  4. 景区优惠:全国范围内280家5A级景区中,有234家实行了门票减免政策,占比83.6%;4A级景区门票减免比例达到76.3%。

  5. 消费刺激:全国28个省区市发放旅游消费券总额超过200亿元,带动旅游消费近千亿元。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展望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旅游业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复苏,2021年春节假期(2月11日至1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58.6%。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恢复至2019年的70%左右,到2023年,中国旅游业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长期来看,中国旅游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

新冠疫情虽然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品质化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旅游企业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才能在疫情后的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