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研学教育网

甘肃研学旅行成果展示,甘肃研学旅行成果展示活动

甘肃研学旅行成果展示

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甘肃省蓬勃发展,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红色教育资源,甘肃打造了一批特色研学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以下是甘肃研学旅行的核心成果与最新数据展示。

甘肃研学旅行成果展示,甘肃研学旅行成果展示活动-图1


甘肃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它通过实地考察、实践体验和互动学习,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培养综合能力,甘肃独特的资源禀赋为研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1. 历史文化研学:依托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麦积山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可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文明、佛教艺术和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2. 自然生态研学:张掖丹霞、祁连山国家公园、甘南草原等地是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涵盖地质演变、生物多样性等主题。
  3. 红色教育研学: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研究表明,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在知识留存率、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显著提升(中国教育学会,2022)。


甘肃研学旅行最新成果与数据

(一)研学基地建设进展

截至2023年,甘肃省已认定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2个,覆盖14个市州,以下是部分代表性基地及接待数据:

研学基地名称 所属类别 2023年接待学生量(万人次) 主要研学主题
敦煌莫高窟 历史文化 5 丝绸之路艺术、文物保护技术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自然生态 3 丹霞地貌成因、生态保护
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 红色教育 8 长征精神、革命历史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科技实践 2 现代农业技术、无土栽培

(数据来源:甘肃省教育厅《2023年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二)研学旅行参与规模

根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23年全省研学旅行参与学生总数突破150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23%。

  • 小学阶段占比45%
  • 初中阶段占比32%
  • 高中阶段占比23%

研学旅行已成为甘肃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80%的学校将其纳入年度教学计划。


典型案例:敦煌莫高窟研学项目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实地研学”模式是甘肃研学旅行的标杆项目,学生可通过以下环节深度学习:

  1. 虚拟体验:利用VR技术还原洞窟壁画,避免实地参观对文物的影响。
  2. 壁画临摹:在专业指导下尝试矿物颜料绘画,理解古代艺术技法。
  3. 文物保护课堂:学习修复师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护脆弱壁画。

2023年,该项目获评“全国十佳研学课程”,累计服务学生超5万人次(敦煌研究院官网,2024)。


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

  1. 推动文旅融合:研学旅行带动了甘肃淡季旅游市场,2023年相关产业收入达12亿元(甘肃省统计局)。
  2. 促进乡村振兴:陇南民俗研学、临夏非遗手工艺体验等项目为乡村带来就业机会。
  3. 提升教育公平:通过“研学助学金”计划,超过1.2万名农村学生免费参与高品质研学活动(甘肃日报,2023)。

未来发展方向

甘肃研学旅行仍需在以下领域优化:

  • 课程标准化:建立分年龄、分主题的研学课程体系。
  • 师资培训: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避免“只游不学”。
  • 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全程安全可控。

随着“双减”政策深化,研学旅行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甘肃应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研学品牌,让更多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