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研学教育网

文明创建科普志愿活动,文明创建科普志愿活动总结

让科学知识照亮城市文明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科普志愿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能提升市民的科学素养,还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让科学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文明创建科普志愿活动,文明创建科普志愿活动总结-图1

科普志愿活动的意义

科普志愿活动是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科普志愿者通过开展讲座、实验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科学知识更易被公众接受。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科普志愿活动还能促进环保、健康、安全等知识的传播,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疾病预防等主题的科普宣传,直接影响市民的日常行为,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最新科普志愿活动数据

近年来,全国科普志愿服务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2023年度科普统计调查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科普志愿者超过500万人,开展科普活动超200万场次,覆盖受众达3亿人次。

以下为部分省市2023年科普志愿服务数据对比:

地区 注册科普志愿者(万人) 年度科普活动场次(万) 覆盖人群(万人次)
北京 2 5 1800
上海 7 8 1500
广东 3 6 2500
江苏 1 2 2100
浙江 5 3 2000

(数据来源: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普统计调查报告》)

从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普志愿服务更为活跃,但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大投入,如四川、陕西等省份的科普志愿者数量增长迅速。

科普志愿活动的创新形式

数字化科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科普成为重要趋势,短视频平台、直播、VR/A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普宣传,中国科协联合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的“科普中国”账号,2023年累计播放量超过50亿次。

社区科普驿站

多地设立社区科普驿站,提供互动体验设备,如VR地震模拟、垃圾分类游戏等,北京市已在300多个社区建立科普驿站,日均接待市民超2万人次。

科学家进校园

中科院、高校科研团队定期走进中小学,开展“科学家面对面”活动,2023年,全国共有1.2万名科学家参与校园科普,惠及学生500万人次。

如何参与科普志愿活动

  1. 注册成为科普志愿者
    可通过“科普中国”APP或地方科协官网报名,经过培训后参与活动。
  2. 组织或参与科普讲座
    社区、学校、企业均可申请科普讲座,主题涵盖健康、环保、人工智能等。
  3. 利用新媒体传播科普知识
    个人可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方式分享科学内容,扩大科普影响力。

科普志愿活动仍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企业可提供资金和技术助力,公众则应积极学习并传播科学知识,只有多方协作,才能让科学真正融入生活,推动文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科学普及是一项长期工程,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让我们携手,用科学的力量点亮文明之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