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饮食卫生科普文
饮食卫生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从食材选购到烹饪储存,每个步骤都可能影响食品安全,近年来,食源性疾病频发,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食品而患病,其中42万人因此死亡,提高饮食卫生意识,掌握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食材选购:源头把控安全
-
生鲜食材的选择
- 肉类:选择色泽鲜红、无异味、表面不黏腻的肉品,购买时注意是否有检疫合格标志,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
- 海鲜:活鱼应游动灵活,鳃呈鲜红色;冷冻海鲜应包装完好,无冰晶过多或反复解冻的迹象。
- 蔬菜水果:优先选择当季本地产品,减少长途运输导致的防腐剂使用,表面有破损或霉斑的果蔬不宜购买。
-
包装食品的检查
- 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
- 注意食品标签,避免含过量添加剂的产品。
- 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抽检数据显示,约12%的预包装食品存在标签不规范问题,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食品储存:防止细菌滋生
-
冷藏与冷冻
- 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冰箱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冷冻室低于-18℃。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熟食在冰箱中存放不宜超过3-4天,生肉冷藏不超过1-2天。
-
干货与谷物储存
- 米、面等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霉变。
- 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告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因储存不当导致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较突出,需特别注意。
烹饪过程中的卫生要点
-
清洁与消毒
- 烹饪前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 砧板、刀具等工具使用后需彻底清洗,定期用沸水或消毒液处理。
-
充分加热
- 肉类、禽类、海鲜等需彻底煮熟,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
- 鸡蛋建议煮熟食用,避免沙门氏菌感染风险。
-
避免重复加热
剩菜不宜多次加热,尤其是叶菜类,亚硝酸盐含量可能随加热次数增加而升高。
外出就餐与外卖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规餐厅
- 查看餐厅的食品安全等级(通常以A、B、C标识),优先选择评级较高的商家。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查合格率为97.6%,但仍存在部分小型餐饮卫生不达标问题。
-
外卖食品安全
- 选择有实体店的外卖商家,避免“幽灵厨房”。
- 收到外卖后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温度是否适宜。
最新食源性疾病数据与防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报告,以下为常见致病因素及防控建议:
致病因素 | 主要传播途径 | 防控措施 |
---|---|---|
诺如病毒 | 受污染的水、生食 | 彻底清洗果蔬,避免生食贝类 |
沙门氏菌 | 未煮熟的禽肉、鸡蛋 | 确保肉类充分加热,避免生蛋 |
李斯特菌 | 未灭菌乳制品、冷切肉 | 孕妇、老人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 |
大肠杆菌O157:H7 | 未煮熟的牛肉、生奶 | 肉类彻底煮熟,避免饮用生奶 |
个人观点
饮食卫生并非小事,它直接影响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消费者更需提高警惕,掌握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从选购到烹饪,每个环节都值得认真对待,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更安全的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