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研学教育网

研学杨家埠心得,杨家埠研学心得体会

研学杨家埠心得

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全国中小学普及率显著提升,据教育部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有89.6%的中小学将研学纳入年度教学计划,其中传统文化类研学线路占比达42%,杨家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发源地,成为山东省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

研学杨家埠心得,杨家埠研学心得体会-图1

杨家埠研学教育价值解析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洪武年间,其"勾、刻、印、绘"四道工序完整保留古代印刷技艺,2024年潍坊市文旅局统计显示,杨家埠年画作坊现存古版3200余块,其中清代原版占比37%,研学过程中学生可亲手体验《门神》《连年有余》等经典作品的套色印刷。

表:杨家埠非遗研学核心体验项目

项目名称 参与形式 教育目标 适配学段
年画拓印 实践操作 培养工匠精神 3-6年级
风筝扎制 小组协作 理解力学原理 初中
古民居测绘 实地考察 认知建筑美学 高中

(数据来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年度报告)

跨学科知识融合

杨家埠研学实现多学科交叉教学:

  • 历史:通过年画《隋唐演义》题材探究明清民间历史观
  • 物理:风筝制作涉及空气动力学原理
  • 美术:对比杨柳青、桃花坞年画风格差异
  • 语文:创作年画题材的叙事散文

潍坊市教育局2024年3月发布的《研学实践教育质量评估》显示,参与杨家埠研学的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测试中平均得分较未参与者高出23.5个百分点。

研学课程设计要点

前置知识导入

建议行前完成:

  • 观看纪录片《年画里的中国》前2集
  • 预习《齐民要术》中染色工艺章节
  • 分组收集不同地域年画代表作

现场教学模块优化

根据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最新课程安排(2024年4月更新),推荐采用"3+2"教学模式:

  • 3项必修:年画博物馆讲解(60分钟)、老艺人工作室观摩(45分钟)、古法造纸体验(30分钟)
  • 2项选修:民俗剧场皮影戏(40分钟)、年画衍生品设计(50分钟)

评价体系创新

参考中国教育学会研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传统文化类研学评价指标》,可采用:

  • 过程性评价:年画套色准确度、团队协作表现
  • 成果性评价:研学报告深度、创意作品完成度
  • 增值性评价:前后测知识图谱对比

行业最新动态与数据支撑

  1. 客流量变化:2024年第一季度杨家埠接待研学团队达4.2万人次,同比增长18%(潍坊市文旅大数据平台)
  2. 课程升级:2023年新增AR年画复原项目,通过扫描古版触发三维动画演示
  3. 师资配置:现有8位省级非遗传承人驻场教学,年授课超600课时

图:2020-2024年杨家埠研学人次增长趋势
(此处应插入基于潍坊统计局数据的折线图,显示年度增长率稳定在15%-20%)

提升研学效果的实践建议

  1. 深度体验策略
  • 选择非周末时段避开人流高峰
  • 提前预约张殿英等国家级传承人专场教学
  • 搭配坊子炭矿遗址形成工业+民俗研学线路
  1. 安全注意事项
  • 雕刻刀具使用需1:5师生配比
  • 颜料接触需配备一次性手套
  • 古建筑区禁止跑动防磕碰
  1. 成果转化途径
  • 举办校内年画临摹展
  • 将研学报告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参与"我是非遗小传人"短视频大赛

研学教育的本质是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结,当学生在杨家埠老作坊里触摸到三百年前的梨木雕版,当宣纸上的朱砂色与历史课本里的记载重合,这种立体化的学习体验,远比任何说教更能唤醒文化认同,正如一位参与研学的学生在心得中写道:"原来门神秦琼的眼睛要这样刻画才有神韵,这比美术课上临摹十遍都记得清楚。"这种真切的文化感知,正是研学旅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