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研学教育网

高血压科普主题,高血压科普主题名称新颖

高血压科普主题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2.8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近一半的人并不知晓自己的病情,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 收缩压(高压)≥140 mmHg
  • 舒张压(低压)≥90 mmHg

血压水平分类如下表所示:

血压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 ≥160 ≥100

(数据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高血压的危害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主要包括:

  1. 心脏: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风险。
  2. :导致脑卒中(中风)、脑出血等。
  3. 肾脏:引发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4. 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主动脉瘤风险。
  5. 眼睛: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40%以上,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是最主要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占5%-10%),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 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
  • 肥胖:体重指数(BMI)≥28的人群高血压风险显著增加。
  •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易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则由某些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1)低盐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而我国居民平均盐摄入量高达10.5克/天,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的摄入,改用低钠盐有助于控制血压。

(2)合理膳食
推荐DASH饮食模式(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即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4)控制体重
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5)戒烟限酒
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饮酒量应限制在男性每日≤25克酒精(约1两白酒),女性≤15克。

药物治疗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不达标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包括:

  • 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
  • ACEI/ARB(如依那普利、缬沙坦)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部分患者需联合用药。

最新数据与趋势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年报》,我国高血压呈现以下特点:

指标 数据
高血压患病人数 约3.5亿
知晓率 6%
治疗率 8%
控制率 8%
农村患病率增速 高于城市

(数据来源:《中国高血压年报2023》)

从数据可见,尽管我国高血压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但控制率仍偏低,农村地区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常见误区

  1. “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损害持续存在,等到出现头痛、头晕时,往往已发生器官损伤。

  2. “血压正常就能停药”
    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3.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
    目前尚无任何保健品被证实能替代降压药,盲目使用可能延误治疗。

个人观点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长期管理,每个人都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医疗机构和社区需加强健康宣教,推广家庭自测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带来的疾病负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