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昨日新增本土新冠疫情数据报告
内蒙古最新疫情动态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11月15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7例、包头市5例、呼伦贝尔市4例、兴安盟3例、通辽市6例、赤峰市2例、锡林郭勒盟3例、乌兰察布市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9例,其中呼和浩特市28例、包头市15例、呼伦贝尔市12例、兴安盟6例、通辽市10例、赤峰市5例、锡林郭勒盟7例、乌兰察布市6例。
截至11月15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21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56例、包头市68例、呼伦贝尔市45例、兴安盟32例、通辽市58例、赤峰市28例、锡林郭勒盟24例、乌兰察布市10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27例,其中呼和浩特市487例、包头市215例、呼伦贝尔市178例、兴安盟96例、通辽市152例、赤峰市85例、锡林郭勒盟78例、乌兰察布市36例。
各盟市详细疫情数据
呼和浩特市疫情情况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近期疫情形势较为严峻,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其中新城区3例、回民区1例、玉泉区2例、赛罕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8例,分布在新城区9例、回民区5例、玉泉区7例、赛罕区7例。
截至11月15日24时,呼和浩特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56例,其中轻型142例、普通型14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487例,呼和浩特市已划定高风险区28个,中风险区45个,实施分类管控措施。
包头市疫情数据
包头市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其中昆都仑区2例、青山区1例、东河区1例、九原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昆都仑区6例、青山区4例、东河区3例、九原区2例。
包头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8例,无症状感染者215例,全市共设置核酸采样点356个,11月15日完成核酸检测89.6万人次。
呼伦贝尔市疫情通报
呼伦贝尔市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均在海拉尔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海拉尔区8例、满洲里市3例、扎兰屯市1例。
呼伦贝尔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178例,针对边境口岸城市特点,呼伦贝尔市加强了口岸疫情防控,实行"人、物、环境"同防。
疫情溯源与防控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本轮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特点,经基因测序,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
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已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限流
- 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重点区域实行"一天一检"
- 加快流调溯源速度,确保2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
- 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全区定点医院床位增至5600张
- 推进疫苗接种,60岁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率达82.3%
医疗资源准备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4家,总床位5600张;后备定点医院35家,可转换床位7800张,重症监护床位配备率达国家要求的150%。
全区现有负压救护车286辆,普通救护车1245辆,能够满足转运需求,医疗物资储备充足,防护物资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疫苗接种进度
截至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689.3万剂次,
- 第一剂次接种2156.8万人,覆盖率91.2%
- 第二剂次接种2098.5万人,覆盖率88.7%
- 加强免疫接种1434.0万剂次,覆盖率60.6%
60岁以上人群接种情况:
- 第一剂次接种率92.1%
- 第二剂次接种率89.4%
- 加强免疫接种率82.3%
疫情防控温馨提示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醒广大市民:
-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高风险地区
- 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
- 落实"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 积极配合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防控措施
未来疫情趋势研判
根据流行病学专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但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力,预计未来一周新增病例数将趋于平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重点地区疫情有望在11月下旬得到有效控制。
自治区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地疫情防控咨询电话
为方便群众咨询,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及各盟市疫情防控咨询电话公布如下:
- 内蒙古自治区:0471-12320
- 呼和浩特市:0471-4606267
- 包头市:0472-5619358
- 呼伦贝尔市:0470-8217977
- 兴安盟:0482-8266806
- 通辽市:0475-8235351
- 赤峰市:0476-5891113
- 锡林郭勒盟:0479-8240563
- 乌兰察布市:0474-8320209
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疫情防控秩序。